close
金: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是人精神的寄託,社區中有兩座大廟,德勝宮與鎮安宮,兩座廟宇歷史文化都有一百多年歷史,更是居民不可缺少信仰與祈福的好場所,也是文教、禮教、宗教文化重地。

(一)德勝宮創建於同治九年由七府分派朱、李、池三府王爺駕臨,本鎮代天巡守,救世扶危,受惠者不勝枚舉,民國六十一年三月二十日遷建於塭內,建地三百六十坪,為造福鄉里,促進地方繁榮,建立宗教信仰中心,於民國八十七年再次擴建,為全國為一一廟二宮正統道教廟,一樓德勝宮,主殿宮奉主神朱、李地三府王爺,後殿供奉三清道祖,玉皇上帝,天上聖母,前殿供奉王天君,每年王爺親辦祈福禮斗法會,過七星平安橋兩次,每月農曆初一、十五由居民自組誦經團,誦經消災祈福,廟宇建築及彩繪以宗教文化融入二十四節氣及忠、孝節義結合,雄偉氣派非凡,梁壁木雕彩繪,金碧輝煌,浮雕龍柱,古色古香,是宗教信仰聖地。

(二)鎮安宮主神供俸大眾爺,創建年代,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二一年,鎮守中港出海口,神威顯赫、護佑居民之神蹟不勝枚舉,也肯定了鄰里百姓虔誠信仰主要因素。有感神威顯赫永續護佑的重要性,在民國八十八年農曆十二月六日更建,規劃設計,以鎦金打造建構雄偉,獨樹一格,以藝術結合文化等功能,在宗教界是一大創舉。

木:森林走廊
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係屬稀有本土原始森林原生種之森林公園,林內的樹種有木麻黃、黃槿、苦楝與台灣朴、棕櫚等成群結鄰,樹蔭廣而密,形成如同山林深谷般的環境,騎乘自行車穿梭於林中,冬風不侵、夏日不炙,是一處極適合進行森林浴健身活動與親近大自然的好地方。這邊是台灣西部保留最完整的防風林之一,高大的木麻黃,阻擋強勁的海風,形成山林般的環境,許多生物在此繁殖、棲息,而長青之森更經保育人士證實為紫斑蝶的重要繁衍地。由於林內樹上纏繞的羊角藤提供了紫斑蝶幼蟲唯一的食草,加上遍地生長著大花咸豐草與馬櫻丹等能提供大量蜜源的植物,竹南防風林每年在四月初至五月底就會聚集大量的斯氏紫斑蝶在此交配與繁殖,成為斯氏紫斑蝶孕育後代的搖籃之一,區內設有紫斑蝶生態解說教室,為遊客介紹竹南地區紫斑蝶生態,親子同遊此地─兼具知性、生態和感性之旅的絕佳選擇。

水:河港的故事
苗栗縣中港溪從上游發源地鹿場大山起,流經南庄、三灣、頭份、竹南、造橋、後龍等地進入臺灣海峽是苗栗三大河川之一,因上游帶來大量的有機物質,且進出海口河海水交抵淤積大量營養土壤,所以此地孕育了十分豐富的動、植物相。
中港溪紅樹林於民國53~56年間由邱錫坤等人至淡水、四草引進水筆仔種苗試種,屬胎生植物,此地生長旺盛、面積達5公頃。紅樹林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鏈,這裡的潮間帶孕育了多量的彈塗魚、招潮蟹及魚類族群,更提供水鳥良好的覓食環境,這裡目前觀察到的植物共有23科37種,蟹類七種,泥灘裡的魚類分成「泥猴」、「七星岩」、「花跳」三種,此地的文蛤、公代、白鰻、豆仔魚也有一定的數量、常見的鳥類有鷺科、鴴科、鷸科、退潮時的沙洲有蒼鷺、大鳥鷺、小白鷺、泥沼地看到有東方環頸鴴、濱鷸覓食,這裡鳥類聚集眾多,同時也是候鳥渡冬及北返的中斷站之一。
中港溪口日據時代是本地居民生活經濟主要來源之一,這裡有打漁人的故事,有官義渡的故事,也有大鯨魚事件的故事,現在更是鄰近學區校外教學的重要地點之一。本區域在民國七十六年公告為保護區,民國八十二年加設圍籬,並完成紅樹林自然河濱公園,規劃以保育、觀光、休閒、教育為主要目標,多處設置人行步道、瞭望台、休閒公園等。本區域已成為中部地區窺見濕地生態的一扇窗口,兼具休閒與教育功能。

火:火垃情深
1996年環保署核定苗栗縣區域垃圾焚化廠列為「鼓勵公民營機構興建營運垃圾焚化廠推動方案」之一。預計以BOT方式經營,完工後每日可處理五百噸垃圾,設在竹南鎮海口段。焚化廠興建案在這一年縣議會通過。2002年8月22日,竹南焚化廠決標,由中鼎工程公司結合崇越科技,合資二億八千萬元成立裕鼎公司,取得苗栗縣政府垃圾焚化廠標案,得標金額約為二十二億元,預定工期三年。
2002年9月26日,環評專案小組召開第一次初審會議。此次環評差異分析報告是在濕地問題的提出,奠定日後重視溼地、看重環保的議題。11月,行政院公共工程會承認該基地是濕地,要求變更設計,提出焚化廠與濕地共構案。2003年2月25日,竹南鎮長康世儒提議在環保公園週邊規劃溼地景觀,與南邊紅樹林保護區、北邊森林公園和龍鳳漁港串聯成帶狀景觀,獲得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郭清江認同。鎮公所在不影響現有設備及車輛動線原則下,同意焚化廠位移。6月,農委會縣農業局認同並建議修正焚化廠位置,以免影響溼地及紅樹林生態。9月19日,中港溪紅樹林環保人文聯盟成立。 2004年起,焚化爐開始運作,周邊環境有所變化,為了海岸林濕地的復育,社區投入人力以維護環境。焚化爐的大煙囟也成了最好的地標,當在福爾摩莎高速公路(北二高)看到布滿整個煙囟的紫斑蝶時,就知道塭內社區到了。
苗栗縣焚化爐於91年11月成立,位於竹南南濱海岸林長青之森濕地旁,由裕鼎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取得建廠資金並完成籌辦工作,結合國內外專業技術及建廠、操作營運能力,配合苗栗縣政府強力稽查、監管事業廢棄物之環保政策,預期為苗栗縣提供符合環保高標準、長期穩定之廢棄物處理服務。
本焚化廠之興建係為在「安定化」、「衛生化」及「資源化」等原則及目標下,解決苗栗垃圾處理問題。經由垃圾焚化過程的處理,所釋出之大量熱能,經廢熱回收鍋爐系統,產生蒸氣推動渦輪發電機,將熱能轉換成電能,除供給廠內用電外,尚可提供予台電,是一座不容小看的焚化城。
建廠總面積:約5公頃(含濕地保留區及防洪渠道:約1公頃)
每日焚化量:略大於500公噸(2爐)
蒸汽渦輪發電機容量:13百萬瓦
煙囪高度:70公尺
進廠垃圾種類:一般廢棄物(家戶垃圾)

土:聚落的文化
塭內在日據時代,相傳有一條塭仔岸,如龍蟠虎踞、祥龍獻瑞環繞四週,在地居民住在塭岸內得以福居,因而取其居住地名為─塭內。
塭內社區位處中港溪出海口的北側,苗栗縣竹南鎮之南緣,東鄰德照橋,素有竹南山海線交通要道之稱,西接二高竹南交流道、西濱快速道路及台灣海峽,行政轄區屬竹南鎮港墘里,源於昔日社區居民以種植水稻、養殖漁業維生,漁塭四佈,因此本區為一典型以漁業及農業維生的社區。
塭內社區是一個人口只有八百多人,一百三十幾戶的小型社區,社區居民以葉氏族群居多,是竹南鎮內最團結的社區,居民刻苦耐勞,生活樸實單純,社區內保存的文化相當豐富的鄉村型的民風,有聚落文化古厝三合院、老街、巷道、種田人的古農具展示,一趟農村之旅回味無窮,是現代社會人修驗農業生活最佳休閒去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塭內社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